“我國煤炭系統首次部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興建的特大型現代化礦井”,這個響亮的名號,使常村煤礦自從誕生起就引人矚目,聲名顯赫,而支撐它從新生走向壯大,從崛起走向輝煌的便是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和日新月異的技術應用。
高起點躍起?科技引領提升發展含金量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常村煤礦于1995年建成投產,集中了當時世界煤炭開采工業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術。先進的CMS管理系統、主扇風機控制系統、井下檢測監控系統,使該礦裝上了“助跑器”,站到了高規格的行業賽道上;處處打著“國際”標簽的礦井提升、采煤、掘進、運輸設備,彰顯了常村煤礦對標一流的國際化視野和高起點騰飛的壯志雄心;螺旋木塊整體下落、凍結特殊鑿井法、光爆錨噴支護新技術等先進工藝的靈活運用奠定了常村煤礦專注技術創新的優良傳統。在技術革新與應用的驅動下,從達產達效,實現規;a,到煤炭產量連續上臺階,實現跨越式發展,再到推動智能化開采,實現礦井的轉型升級,常村煤礦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崛起之路。
近年來,該礦突出項目引領,以產品研發和新技術應用為出發點,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廣泛合作,共同搭建科技研發平臺,推動一批項目成果開花結果,打造創新高地。煤基固廢研制井下沿空留巷充填材料項目,以煤基固廢為原料,把“廢渣”變資源,重復利用到井下,走出一條工業固廢無害化利用的新路徑。由該礦自主研發、生產的煤基固廢環保噴漿材料已經在礦上大面積推廣使用;井下鉆機可視化監控系統試驗項目,致力于實現動態化監控、無人化驗收,進一步提高瓦斯抽采打鉆效率,為超前治理瓦斯提供保證;熱源橇瓦斯綜合利用項目對低濃度瓦斯供熱系統替代燃煤鍋爐進行了深入實踐,為提高低濃度瓦斯綜合利用效率作了有益的嘗試,且具有明顯的節能減排效益。
“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是現代化煤礦發展的必然趨勢。常村煤礦在井下大力推廣“互聯網+”技術,在智能化礦井建設的風口上,借勢發力,謀求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新優勢。在智能化開采的主旋律之下,該礦對膠帶運輸機、轉載機、前部、后部運輸機等設備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奠定了智能化生產的設備基礎;對井下運輸系統、供電系統進行了改造,井下變電所、架空人車、空壓機房、局扇等崗位已經實現了“無人值守”、“集中控制”、“遠程控制”。隨著“機器人探測”及其他高尖端技術廣泛應用于井下,建成“智能化無人開采工作面”,系統實現“大數據+無人值守”自動操控,構建起“大數據+調度信息中心”指揮平臺,這些愿景都正一步步變為現實,借助科技的力量,常村煤礦煤炭生產將會發生脫胎換骨的蛻變。
高水準運行?技術突破催生集約高效模式
常村煤礦的發展史是一部技術創新的歷史。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它從技術創新與進步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只有持續釋放技術創新的紅利,企業的發展巨輪才擁有隨時代同行的不竭動力,這是常村煤礦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經驗總結,也是該礦黨政領導的發展共識。
該礦以國際化視野把握新一輪開放機遇,將全員創新體系建設織入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充實完善科技創新“資金、平臺、人才、技術、機制”五大革新要素,放大創新的虹吸效應。該礦持續加強創新意識教育,開展創意征集活動,廣泛動員各生產隊組和業務科室,圍繞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生產工藝難題、機電裝備缺陷、現場安全隱患、質量標準化規范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思路,并將各種創意付諸實施。同時,理順創新工作流程,從基層課題申報、創新項目跟進,到專家檢查驗收、成果應用推廣,全流程把關,全過程管控,不斷提升技術創新管理水平。為保證創新工作的可持續性,礦上還建立了資金保障機制,為創新項目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建立了表彰評獎機制和成果保護機制,激勵廣大干部職工投入到技術創新的洪流中來。
在全員創新的氛圍中,該礦堅持問題就是課題的理念,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著力點,以實現集約高效生產為目標,合理組織采掘銜接,積極試驗新工藝、新技術,推動一系列技術革新項目落地:對470水平供電系統結構、主扇變頻負荷分配進行優化,使系統動力分配更科學合理;綜采面變頻驅動系統應用,創新性地解決了綜采面遠距離啟停問題,為礦井大切眼布局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對S3采區機尾驅動主運輸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增加了超越耦合器,有效解決了遠距離大落差皮帶運輸難題;設計制作470主排水泵房管路排淤管路安裝工程,有效防止排水管路堵塞,排水不暢,造成重大事故;改造動篩車間2502機頭塊精煤溜槽,提高原煤發熱量,促進煤炭銷售;完成裝車站裝車系統卸煤口液壓系統改造,提高卸煤口液壓系統的穩定性,避免頻繁更換配件所造成的成本費用增加……采掘銜接越來越順暢,運輸環節越來越簡化,煤炭洗選越來越高效,常村煤礦吹響集團能源革命排頭兵的號角,以集約高效發展的迅猛勢頭回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高站位籌劃 人才梯隊建設提供核心發展動力
常村煤礦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應對市場考驗、推動轉型升級的戰略工程,以打造創新型企業、培養智慧型員工為目標,以“黨員干部、技術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隊伍建設為依托,努力建設一支艱苦奮斗、人礦合一、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新型職工隊伍。
在干部隊伍建設中,該礦積極開展“干部上講堂、培訓到現場”、支部書記論壇、管理沙龍等活動,將技術人員職稱評聘與干部上講臺掛鉤,使各級領導干部主動思考、主動創新的意識大大增強。
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對標先進的國際、國內一流企業,致力于培養能引領技術發展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及技術團隊。引進主體專業高校畢業生,完善培養機制,健全培訓制度,通過建立一支有知識、懂技能、肯吃苦、善攻堅的大學生隊伍,優化了整體職工隊伍結構。同時,設立“英才工作室”,開辟技術論壇,為廣大技術人才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成長平臺,并通過推行專業科室和基層隊組技術人員動態輪崗,使工程技術人才素質明顯提升。
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該礦一方面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為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準備沃土,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技能大師、礦山勞模的引領作用,借助技術英才創新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工作崗、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開展技術傳幫帶。一大批首席技師、高級技師,如雨后春筍破土成長,一大批業務骨干、技術能手跑起“接力賽”,共同助力常村煤礦技術革新、生產攻堅。
人才隊伍建設既要在礦上扎下根汲取營養,又要借助外來的東風加速成長,常村煤礦在人才隊伍培養中,伸展枝蔓,更加注重加強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共享優質人才資源,共享科技研發平臺和成果,并著力暢通“三支隊伍”成長渠道,推進創新人才結構的高端化、精品化,使人才隊伍成為企業開拓創新的源頭活水,助推常村煤礦在高質量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邁出更加鏗鏘的步伐。
(文 郭艷霞 劉愛斌)